最近,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正式服役,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福建舰的服役意味着中国已拥有了一艘可以与美国超级航母相匹敌的大型航母,这对中国海军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福建舰的亮相让不少网友开始期待中国第四艘航母的到来,特别是中国首艘核动力航母的问世。然而,现有的一些信息表明,福建舰的服役只是中国航母计划的一部分,未来可能会继续建造类似的航母,甚至会出现“量产”的情况。能预见,中国的航母发展将会走“核常兼备”的路线。
在福建舰服役之后,网络上很快就出现了一艘舷号为“19”的航母模型。这艘模型与福建舰的外形非常相似,唯一不同的是舰岛的设计。福建舰的舰岛与烟囱合二为一,而模型中的舰岛与烟囱是分开的两个独立结构。由此能够判断,这艘模型航母依然是常规动力航母。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模型中舰岛的外形与武汉“水泥航母”上的新舰岛外观十分相似,因此能推测,福建舰后续有极大几率会出现一艘改进型的姊妹舰。
此外,网络上还流传着一艘舷号为“20”的航母模型。与福建舰不同,这艘模型的舰岛设计极为简洁,绝对没烟囱,而且舰岛的位置明显后移,显然是一艘核动力航母模型。如果将武汉“水泥航母”舰岛后部的烟囱去掉,那么剩下的舰岛外形就和这个模型中的舰岛十分接近。因此,可以推测“20号”航母可能会采用核动力。
除了这些曝光的模型之外,官方媒体在福建舰服役当天也透露了中国未来建造核动力航母和常规动力航母的相关计划。例如,《人民日报》曾报道,中国已经掌握了航母建造的核心技术,接下来的目标将是实现核动力航母的建造。而央视旗下的“玉渊潭天”也表示,福建舰作为一个成熟的平台,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一些优化和改进之后,便能进入量产阶段。从这一些信息来看,未来中国不仅会建造核动力航母,也会继续建造福建舰的改进型姊妹舰,因此,中国海军将走“核常兼备”的发展道路。
根据开源信息,目前我国已经在北方某造船厂开始建造首艘核动力航母。这艘航母的尺寸比美国的福特级航母还要大,满载排水量有望超过11万吨,搭载四条电磁弹射器和三台大型升降机,建成后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战力最强的航母。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国在慢慢的开始建造核动力航母的同时,还要继续建造常规动力航母呢?毕竟,核动力航母相较于常规动力航母在许多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核动力航母最显著的优势是其续航能力。核动力航母几乎能实现无限续航,能够在远离基地的海域长时间部署,且对后勤补给的依赖较小。此外,核动力航母无需消耗燃油,这就为其空军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可以装载更多的航空燃油和舰载机。而且,核动力航母的发电能力也比常规动力航母更强。
然而,核动力航母除了优势外,也存在不少缺点。首先,核动力航母的造价极其昂贵,且技术风险较高,建造周期长,维护成本高,退役后的拆解工作也很复杂且费用高昂。因此,如果常规动力航母的性能足够接近核动力航母,那么建造常规动力航母也是一个非常可行的选择。
对于中国海军来说,相比于追求航母的极致性能,更重要的是如何快速扩充航母的数量。目前,中国已拥有三艘航母,表面上看,除了美国之外,航母数量最多的国家就是中国了。然而,按照国际海军的使用模式——“一艘休整、一艘训练、一艘战备”,中国现阶段随便什么时间都能投入作战的航母数量仅为一艘,而美国和日本拥有的航母数量则远超中国,显然,中国在航母数量上还远远不足。
虽然建造核动力航母能极大的提升中国海军航母的质量,但其建造周期过长,无法快速提高航母数量,这与中国急需扩充航母数量的需求相矛盾。因此,继续建造常规动力航母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
前文提到的福建舰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平台,这里所谓的“成熟”,意味着它的战力已经足够强大,并且具备升级和改进的空间,能够支持批量生产。从“19号”航母模型以及武汉“水泥航母”新舰岛的设计来看,中国后续会基于福建舰继续建造常规动力航母。福建舰的舰岛设计可能会经过改进,解决原有设计中烟囱排烟对舰载电子系统的影响问题。如果后续的改进能够逐步提升性能,那么福建舰很有一定的概率会出现第二艘、第三艘姊妹舰。毕竟,福建舰的综合作战能力并不逊色于美国的核动力航母。
另外,江南造船厂在建造福建舰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常规动力航母建造经验,因此,未来福建舰的改进型姊妹舰可以更快速地建造,从而有助于中国海军迅速扩大航母规模。如果福建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量产,到2035年,中国海军有望拥有2艘核动力航母和5艘常规动力航母。届时,美国海军将在西太平洋彻底失去航母优势。
,pg模拟器